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南京市博物总馆 共同主办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承办的 2019第十一届 “我是小小传承人”夏令营 圆满结束了! 7月30日,最后一期南通行 我们带领24位小朋友 走出甘家大院 前往南通 参观南通博物苑、南通纺织博物馆 江海沧桑、盐棉兴邑、文华逸韵 尽现眼前 巧手扎锦绣,靛蓝染春秋 千针复万线,百花绽心头 扎染的神奇与趣味 让孩子们沉浸其中 一路的欢声笑语、精彩瞬间 一起回顾下吧! 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位于风景秀丽的濠河之畔,由著名爱国实业家、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所创办,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公共博物馆,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。办苑宗旨为“设为庠序学校以教,多识鸟兽草木之名”。 
此次南通行,我们首先抵达了南通博物苑进行参观。南通博物院展览分为五个部分,分别是《馆珍遗韵——南通博物苑精品文物展》、《江海古韵——南通古代文明陈列》、《巨鲸天韵——江海鲸类生物资源专题陈列》、《博物情怀——南通博物苑史迹暨早期藏品展》和《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——张骞》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小朋友们参观了这五条展线,了解了南通地域保存下来的文物,沧海桑田的变化,江海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性以及七种鲸类标本。 
SUMMER 

南通地区古时农具 馆珍遗韵 
精品文物展 
这些珍贵的文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、历史价值及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,每件文物,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装饰手法,都无不向人们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内涵,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。 
最让孩子们激动的要数巨鲸天韵这条展线了!南通博物苑收藏了七种鲸类标本,合计200余件,通过各类型鲸类标本与大型场景的结合,讲述鲸的故事,介绍中国鲸的种类、特征和习性。展览还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尾,讲解员通过提问的方式,引发孩子们的思考,引起共鸣,号召大家倍加珍惜身边的点滴资源,自觉加入到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列中来,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出力。 


巨大的鲸鱼骨架 丰富的鲸类标本 

南通博物苑参观完毕啦,下一站出发~ 
南通纺织博物馆 
南通纺织博物馆由南通市人民政府于1980年兴建,1985年10月正式开馆。是我国第一座纺织专业的科技史博物馆。馆藏文物1万多件。南通纺织博物馆继承了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的传统特色——园林化,由著名建筑学家邓林翰先生设计。 南通的纺织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,蓝印花布、扎染更是十分出名。这一期夏令营,我馆和南通纺织博物馆合作,打造扎染体验课,让孩子们了解这项古老的手工艺。 

扎染古称扎缬、绞缬、夹缬和染缬,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。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,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。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,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。 南通纺织博物馆的老师们教授了孩子们两种装饰形状的做法:三角形和方形。通过纱、线、绳等工具,对白棉布进行扎、缝、缚、缀、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。 



扎染捆线 要用力才能 染出好看的形状~ 



千针复万线,百花绽心头 繁杂的扎结环节之后,就是染色啦,小朋友们可以选择染蓝色或者紫色,由南通纺织博物馆的老师们帮助小朋友们染色。染色环节大概需要十五分钟左右,等待的时间里,讲解员带小朋友们去参观了纺织博物馆。看到了清朝时期的纺织机器,详细了解了古代的纺织工艺流程以及一些珍贵的刺绣工艺品。真是不虚此行~ 
准备下染锅啦~ 
老师们在帮小朋友们染色,除了需要添加染料,还需要加盐。加盐是为了固色,这样染出来的布才不会轻易掉色。 


南通纺织博物馆收藏的古老纺织机器 来看孩子们的精彩作品! 


巧手扎锦绣 靛蓝染春秋 








2019年的“我是小小传承人”夏令营活动,到此就圆满结束啦!在这10期活动里,将近1000位小朋友加入了学习非遗,传承非遗的队伍中来,这个夏天,有传统非遗陪伴,是不是觉得特别有意义呢?希望小朋友们能将学到的手工艺运用到生活中,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。
下一步,我馆将对夏令营的营员作品进行评选展览,相关信息将在下周公布,敬请关注。 明年夏令营,再见!
|